刘兆彬:大计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筑基寻航

2024/11/1 7:52:58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热点聚焦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news/5817.html

刘兆彬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国未来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是实现新的现代化。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计量是所有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计量,特别是大计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作用。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一个非常迫切的举措就是要确立计量强国战略,优先发展大计量体系,用现代新型大计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筑基寻航。


何谓大计量?

我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开创者吴承洛先生在80多年前就曾指出:计量是标准的标准,是凡百事业标准的基础,对于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民生、建设各方面,都有极密切的关系。计量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吴承洛先生的论述,已经具有大计量的特征。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个人还是社会,对标准的重要性、广泛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产品品质甚至社会治理等,都言必称标准。在创新研究、成果转化、国际贸易、现代化发展中,也具有很强的标准意识。但非常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人对吴承洛先生指出的“计量是标准的标准”知之甚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更谈不上把计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化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尺度这样的高度。实际上,我国所面临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现代化问题、社会治理问题、技术上“卡脖子”问题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计量的科学性、精确性和有效性。

极而言之,没有计量的高质量和现代化,也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和现代化。原因如下:


1、计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尔、毕达哥拉斯等人都认为万事万物都与数量有关。瑞士大心理学家皮亚杰讲过:人类认识世界主要靠两大工具,一个是概念,一个是数量。同时使用这两大工具,人类的认知才完整。例如温度:我国历史上,关于热的概念词组就有上百个,火热、闷热、酷热、极热、炙热、燀热、暑热、高热、燥热等。但是没有数量,没有计量,人类永远也无法确定热的程度。直到18世纪初,科学家华伦海特、梅尔修斯等人发明了温度计,人类才开始对温度有了比较确切的数量、计量认知。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看,无论是个体人还是人类社会,对自然世界、人体自身、社会未来关系的认识,在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对事物数量的认知,是一种量的建构、分析、整合、计算、确认的结果,是对数据获取、分析、计算、验证的结果。正如尤瓦尔·赫拉利所言: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一种算法。计量史学大家岩田重雄讲:计量乃人类文明之母,文明始于计量。在5万—7万年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文明,就完成了十进位制数值法。世界现存最早的尺度,是中国三千多年前的牙尺、骨尺。古代中国文明是建立在计量文明基础之上的。

2、计量是人类社会经济演进的基础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计量史。人类在掌握了认知世界的初始个量、总量、复合量、数值进位算法、概念描述和数量分析后,对气候湿度周期变化、光照变动、水土特点、动物驯养、植物栽培转换等数量变化规律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才有了农业革命。在掌握了分工与协作、动力与效率、供给与需求等数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才有了以蒸汽机、纺织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同样,在对电力、电子、信息、基因等现代科技数量规律变化的认知基础上,才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以数字化、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革命,本身就基本上是计量及其应用的典型代表。

中国两千年来文明的演进,其标志是秦代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尽管两千多年并没有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统一度量衡,但古代计量的发展及贡献,功不可没。隋唐确立的科举制,只讲概念,不讲数量,以至于流行胡适先生所说的“差不多先生”,则成了中国科技进步的障碍。


3、计量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与支撑

计量本身就是科技创新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发展的高度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同时,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人类计量史大体经过三大阶段:经验计量阶段、实验计量阶段和数验计量阶段。在经验计量阶段,大多以人体、动物和自然物作为计量基础单位,重点对长度、容积、重量、时间等基本量进行测量。例如,英尺是查理曼大帝脚的长度,约为0.3038米;英亩是两头牛一天翻地的面积,约为0.405公顷。这一阶段的计量准确度一般在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在实验计量阶段,大批科学家走进实验室,研制显微镜、天平、质谱、色谱、激光等高精尖仪器仪表计量装置,并发展了电学、光学、力学、热学、声学、时间频率、化学、几何量等十大计量。计量准确度已达万分之一到亿分之一。数验计量阶段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基础,计量方法从实物基准到数字基准,从物理世界到虚拟世界、生物世界、生态世界。以2018年第26届世界计量大会为标志,用物理常数重新定义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发光强度、热力学温度和物质量,使之成为用量子现象复现量值的7个国际计量基本单位。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计量创新、计量革命,预示着人类量子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这一阶段计量的准确度已经可以达到十亿、百万亿、千万亿分之一的新高度。例如飞秒光梳技术(1飞秒等于1秒的1000万亿分之1秒),用于超精密测量、频率、光速、时间、空间标准、引力波和生物学、生命科学等,将会引爆新的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


计量发展史三个阶段,每一次计量本身的创新都会引发产业、行业、科技、工业、城市、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从瓦特到比特,从汽车到飞机再到宇航,从自动化到人工智能,没有计量的创新、支撑、保障,也就没有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反观由核聚变引爆的能源革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温度计量的突破性创新。


4、计量将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标志的新型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有传统意义现代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以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新型现代化或后现代化。而新型现代化要靠新型大计量来引领、支撑和保障。首先,现代化的各项量化指标要靠计量,如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比例、城市化、信息化、医疗、教育、人均寿命、民主化程度等,都要靠计算、计量、测量、验证等方法来支撑,其基础数据的取得、分析、追溯、使用也要靠计量手段。其次,低碳、绿色环保、生物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要靠计量。计量专家杨平曾指出:在碳排放数量的数据准确度方面,如果不进行量值溯源和实时监测,只用传统核算法得到的数据,不确定度或将超过100%。再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要靠计量。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有价值的准确数据,人工智能的核心取决于算据、算力和算法。这些都离不开计量,特别是人工智能方面,要预防其带来的巨大风险,使之可解释、可溯源、可信赖、可预测,离开了大计量、数字计量将寸步难行。然后,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要靠计量。谭久彬院士在研究光刻机、飞机发动机的计量问题时指出:面对百万计的零部件,每一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形态公差都必须达到纳米级甚至更高标准。零件、部件、整机的各种数量参数精度、协同精度、组装精度、测量精度、运行精度,都要靠超精密仪器仪表进行计量、测量、校准,使个量、复合量、复杂量、系统量更加科学、精准、可信、可追溯、可复现、可验证,才能真正攻克难关。计量这个基础天花板不解决,卡的不仅是“脖子”问题,而是“脑子”问题,因此数据、计量是科技的“大脑”和“灵魂”。最后,高质量发展要靠计量。比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是有机农业,这已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有机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产量不高,这就要靠计量攻关,解决生物计量、生态计量、生命计量、农业投入品计量问题,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有机投入品、有机良种等新技术解决有机农业增产增收问题,才能保证农业在本源上的高质量发展。农业如此,工业、服务业、社会治理也都如此。

我国计量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与高质量、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较,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沿袭了苏联的小计量体制。在长长的计量链条中,只注重计量器具、基准、标准、标物这一段,把量传、溯源、量值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作为工作目标,而没有把计量的根本目标-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最佳效能和最佳秩序放在计量事业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对计量定义的看法是:计量通过计算、测量、检测等活动,保证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以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最佳效能和最佳秩序。计量基准、标准、标物是算据,计量仪器、装置、器具等是算力,计算、测量、检测、验证等是算法。现代新型大计量是以物理、化学、数字、生物、量子、星空、智慧等七大计量为基础,以超高端、超精准、超范围、超大量、超快速、超时空、超智慧为特征,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效能化为方向的现代化计量体系。


因此,我国计量体制应当按照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对此我有3点建议:


第一,加快修订《计量法》。重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效能化的大计量新体制。


第二,确立计量强国战略。加快创新发展,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力度,力争25年后进入世界计量第一方阵,成为计量强国。


第三,把计量效能、秩序放在第一位,明确主攻方向。管好管住法制计量,放开搞活实用计量,创新提高科学计量,大力发展计量校准市场,测量、检测市场,海外国际市场。紧紧围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低碳经济、健康长寿经济,使大计量成为高技术.


作者:刘兆彬(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委员会委员)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