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工业互联网、区域经济与中小企业转型

2021/4/24 16:36:56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热点聚焦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news/3717.html

最近,工业互联网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案例越来越多。工业互联网联盟刚刚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园区应用场景白皮书》,应该也属于这个范畴。几年前,广东省经信委领导对我谈到这个想法,当时觉得特别新鲜并感觉特别有道理。最近遇到几位与之相关的企业家。和他们聊天时感觉:时机真的到了。
 
所谓“区域经济”,一般是区县、乡镇行政区、产业园这样的区域。其特点是同质化的企业比较集中。区域工业互联网的作用就像把众多“个体户”、小公司甚至农户变成了“大公司”。其中,有些企业的工业属性不强,故而有人也称之为产业互联网。颇似滴滴把众多个体司机纳入旗下,形成一个新的公司;管理和服务水平却比许多大的出租车公司要高。能在发挥个体的积极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协同水平、服务质量和信誉。
 
这种模式为什么能蓬勃发展呢?我感觉是需求和技术可行性往往都比较好。
 
区域互联网往往针对有区域特色的企业,往往是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老龄化的来临,这些产业最容易受到冲击。不改变就难以生存,这就是需求。
 
理解这种变化,还要弄清一个相反的问题:传统的小企业、个体户过去为什么能生存?我觉得,传统的小型经济体往往是以“劳动力过剩”为前提的。
 
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条基本的经济规律。但在几十年前,中国的农村有大量的富裕劳动力。所谓富裕劳动力,本质上又是资源少:农民过去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土地不够多。虽然农活劳累但相对空闲。
 
分工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但在时间和劳动力富裕的前提下,分工提升生产效率却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过去的农民往往倾向于自给自足:农民养猪,自己搞饲料、自己喂养、自己去卖。这样做效率虽然低,但肥水不流外人田,多一分劳动多一点收益,闲着也是闲着。
 
富裕劳动力的减少往往带动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打工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农民就会离开传统农业。富裕劳动少了、劳动力价格贵了,分工协作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时,分工协作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传统小企业经济的生存,往往依靠的是熟人经济,市场靠口碑。我小的时候,奶奶村里有几家卖豆腐的。村民知道谁家的好、谁家的不好。这样,质量好的那家就容易赚钱,从而造就良性循环,维持着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熟人经济也制约着市场的拓展。市场做不大,经济性也就难以提升。
 
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员工收入就要与社会发展水平匹配。否则,企业的从业人员就可能跑到其他行业去。所以,熟人经济往往适合经济不太发、劳动力成本相对廉价的场景。也有些例外,如某些特殊的场景,但前提是收入比较高,凭借熟人经济就可以养活自己。比如某些地方的学校名师。
 
互联网把市场做大、不再是熟人经济,信誉如何维护呢?而且,市场扩大以后,采购、销售、乃至生产的工作量都会增加。这个时候,小企业或个体或面对两种选择:一种是降成本、一种是提高劳动效率和信誉。其中,降成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假冒伪劣。所以,如果信誉问题无法解决,市场可能会出现逆淘汰。
 
用互联网的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区域经济的牵头者,可以为参与者的信誉背书:就像滴滴平台能为个体司机背书,而前提是管理水平提升。区域的特点往往是特定产业以及人才、资源集中。互联网可以构建虚拟企业,促进资源共享、多方协同、知识复用。换句话说,平台可以提供很多专业化的服务,如销售、运输、采购、技术服务、金融等,小B企业就不用自己来做了,其实就是促进了分工。
 
区域经济的技术含量往往较低、技术起点低。而技术起点低的另外一面就是技术容易提升、或者说技术提升空间大。所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可行性往往比较好。最近几年,自动化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越来越多。有人就研制出了雨伞、旅行箱等产业的自动化生产线。
 
这些产线的技术水平不应该太高,为什么过去没有人研究?在我看来,其实是受阻于经济性。劳动力廉价的时候,自动化设备的价值就不大。小企业本小利薄,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支付能力有限。但区域经济有个好处:虽然企业都很小,但企业的数量多。一项技术产生了,可以复制到其他的企业。技术复制得多了,经济性就有了。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容易促进生产技术的提升。
 
区域经济怎么搞?商业模式创新很重要。前些年,我和一位浙江朋友谈了个想法:和用户合资建企业。
 
用户,是牵引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用户明白需求但却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公司会技术但没有场景。而且,创新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很多用户不愿意做小白鼠。所以,我的建议就是针对某项技术,和用户建立合资子公司。一般是找一个龙头企业,在一条产线上做改造、升级。成功以后,以此为样板工程,向整个区域推广。这样,用户企业就可能从一个生产企业华丽转身为科技企业,老板也乐意。利用互联网,这样的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设备,还可以设备维护等服务。
 
最近,我又遇到了这位企业家。他对我说:与用户合资的办法太好了。用户的支持比过去强了很多倍,项目进展快了很多。看来,这种做法真的是可行的。
 
我觉得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很难,但又必须转。否则,这种经济就会消失或者外流。过去曾经有过的修鞋的、修钢笔尖的就消失了。所谓缺乏资金和技术,其实本质是缺钱,缺钱就组织不起资源研发技术。区域工业互联网就是个好办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技术手段实现一种特殊的“集体经济”,解决技术和经济问题。

郭朝晖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