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播
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

2020/12/21 19:54:56 分类:热点聚焦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news/3509.html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实体经济的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公报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或将迎来重大机遇。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国内制造业整体发展模式较为粗放,数字化程度依然较低。为什么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企业发展?中小微制造企业可以向德国企业学习什么?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还远远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水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仍是主流。同时,还面临着成本上升、盈利下降、节能环保要求提高等诸多压力,依靠市场份额领先已无法保证利润增长,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

今年疫情爆发后,一些数字化转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不少还实现了逆势增长。与此同时,不少传统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特别是众多中小微企业对于疫情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尤为敏感,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整体来看,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另一方面是很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面临能力不足“不会转”、成本偏高“不能转”、阵痛期偏长“不敢转”等问题。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多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基本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对数字化的深度理解。而从国内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企业扩张主要靠“投资-扩大生产-再投资-再扩大生产”的模式来驱动。很多企业在发展早期得益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输入而快速成长,但这样的增长模式往往是粗放的,缺乏技术壁垒,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总体来说,很多企业规模虽大,但利润率低。国内中低端制造业的利润率普遍只有2%-3%,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另外,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普遍比较弱。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每家企业都是一个小的节点。很多中游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原材料时缺乏数字化管理,从而带来库存管理问题,对下游企业则面临交货压力。供应链布局粗糙,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所以,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在倒逼中国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积极创新是新常态下企业的立身之本。传统制造业利润本来就很微薄,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降本增效、开拓市场,正在成为更多企业的自发选择。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更多是消费互联网应用,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生产、远程运维、柔性制造,将成为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作为继机械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互联网无疑将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但是,中国工业化历程短,工业底子薄,自动化、信息化的路还没有走完,又赶上智能化、数字化浪潮,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强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正处于快车道。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德国有望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并主导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德国工业4.0的目标就是实现智能化生产,这同样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方向。


增进合作,不必“做大做强”

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转型升级,需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美国经历了近70年的去工业化,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制造业空心化,德国则非常重视制造业升级,德国制造业给社会提供了20%以上的就业机会,而美国只有10%左右。

处于产业链上不同位置的企业,利润有着较大的差距。中低端制造仅有2%-3%的微薄利润,高端制造则可达到10%-20%。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利润率能达到惊人的20%-5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可推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向上游的研发和设计要利润。


目前来看,缺少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力资源是国内制造业的最大难题。数字化转型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资金又从哪里来?另外,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利润非常低,为什么企业的利润率那么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向德国制造学习。


德国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如机床、汽车等行业,德国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在德国企业之间,最常听到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德国的生产组织模式是“分工”,在每一个产业内部,都可以分出为数众多的细分领域,企业精耕细分领域,做专做深但不求大,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德国制造业很多“隐形冠军”就是这样产生的。


合作则共赢,中国制造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就要用合作思维来代替竞争思维,做到“不求全但求精”。现在很多企业都强调要“做大做强”,盲目扩张重组,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做专做深不求大,同样适合中国企业。


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中国制造业企业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

一是培养更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专业人才。提起德国工人,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敬业、严谨、技术精湛、工匠精神。德国工匠素质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抓住了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两头”,独特的双元制在培养年轻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全球首屈一指,而且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由于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二是充分认识到人才是数字化工厂的主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对美好工作环境的向往,满足市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数字化需要更多高端专业的人才,社会应该把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企业成长战略的一部分。


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需进行以下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是从粗放型转向创新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内循环。企业越早实现数字化转型,未来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少。


进行数字化转型后,企业需投入更大精力,管理好“对外关系”和“对内关系”。对外,企业应该重合作而非竞争,通过行业间的合作来改进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品质;对内,企业要鼓励员工,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加员工收入。现在有一种错误观点,认为“员工成本太高导致企业投入太大”。企业千万不要试图把人才当作成本。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企业亟待转型,而数字化人才是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


日本、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基本走完了工业3.0的历程,而中国还处在工业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多进程并行发展的复杂阶段,离实现工业4.0尚有很远距离。顶层设计、底层升级、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中国企业在“补课学习”中不断奋进,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革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应该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者:张逸民

数字化相关阅读
褚健:关于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未来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
透过3051S数字化智能变送器看压力变送器发展趋势

上一篇:多地发布了2020年工资价位,仪表人都来看看你拖后腿没

下一篇:2020年12月IEC60947-2断路器标准修订情况

云南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香港昌晖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昌晖自动化 滇ICP备14003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