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播
数字化转型中的文化冲突

2021/8/21 18:10:00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community/3935.html

人类文化是有多样性的。特定文化往往是特定环境造就的,也适应特定的环境。人们经常会把一个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和习惯,带入另外一个环境中。这时,就会产生文化的冲突。

人们难免会把工作中的习惯代入生活中。有些优秀的会计、程序员、科学家、律师有时会表现得不合群。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常常喜欢较真,对模糊、错误的容忍度低。在生活中难以与其他人相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一起工作,往往会产生一些隔阂,影响合作效果和工作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个地方的发展也很不均衡。而人的思想转变,往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有个村庄,过去非常偏远。随着社会的发展,村子旁边修了一条宽阔的公路。此后,常常发生交通事故。村里有个家庭,父子两人先后被汽车撞死。原因是他们习惯于抄近路、横穿马路。外部环境变了而习惯却没有改,就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我国现阶段的劳动人口,大部分还都是从农村长大的,受农耕文化的影响较深。工业文化和农耕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工业文化比农耕文化更强调时间、规范、精细、协同和纪律,而农耕文化则更强调和谐和人性。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许多文化需要因时而变。


曾经有过一个电视剧,讲得是我国引进国外的核电技术。法国人要求所有的焊工都严格按照他们规定的标准进行焊接。这引起了中国工人的不满:按老师傅的习惯做效果更好,为什么要按规定的标准呢?外国专家解释说:这样做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的一致性。


这样的冲突,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现代工业对技术要求的苛刻和死板程度,往往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不同,文化氛围就不一样。在一个环境中自然的做法,在另一个环境中可能被看做变态、苛求甚至疯狂,也可能被看做粗枝大叶、不负责任。文化方面的差异,甚至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


网上曾经有过一个段子:微软程序员对通用汽车的工程师说:如果通用的技术创新能力像我们微软一样,现在每辆车只需要100美元、一升油可以跑一百公里了。通用的工程师反驳道:如果通用像微软那样创新,车子开到半路会莫名其妙地熄火:司机需要关闭所有的窗户(Windows)然后再打开,车子才能发动起来。


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时,需要将传统工业与IT产业融合。但是,融合过程却要面对两种分化的冲突。一方面,IT技术人员往往对安全、稳定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普通的业务人员对IT技术面临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有位码农出门买早饭。夫人对他说:你买五个包子回来。如果遇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码农回家以后,只买了一个包子。夫人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只买了一个包子?他回答道:因为我遇到卖西瓜的了。


码农的这种思维习惯,是长期面对复杂问题形成的。人们日常思维中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但转化成IT问题时,必须清晰化。

领导让IT部门统计科研项目的准时结题率。IT部门的人感到很困难,因为结题涉及到很多的时间节点:提交结题申请、提用户使用报告、启动专家评审、专家评审会议召开、专家提交评审结论、项目组提交结题档案.....到底按照哪个节点算呢?

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把人做事的逻辑交给计算机去做。工业专家提出自己的想法时,往往用一些模糊的概念,需要IT人士转化成明确、可计算的东西。这些想法往往只适合常规的情况。现实中,多数时间都是正常的,异常发生的机会很少。但异常的种类却非常多、有些异常是人类专家想不到的。所以,工业专家往往说不清会有哪些异常、异常如何识别、异常如何处理等。有经验的IT专家会追问这些逻辑,导致工业专家不胜其烦;缺乏经验的IT人员追问得不深,但最终往往会在应用中出现麻烦,又会引发新的矛盾。


理解文化产生的背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让企业的文化与时俱进。这就是研究文化的意义。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天水二一三电器名称的由来

下一篇:那些光环是组织和人民给我的

云南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香港昌晖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昌晖自动化 滇ICP备140039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