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技术创新会走向何方?

2022/11/8 11:30:00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community/4555.html

笔者博士毕业后就到宝钢研究院工作,研究了几十年的创新、鼓吹了几十年的创新。笔者深信:未来的中国一定要重视技术创新了。最近给两家企业讲创新课时,突然对创新有了些新的认识。笔者在思考:我国的技术创新会走向何方?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首先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技术创新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40多年来,我国的技术进步几乎都可以归结为引进、模仿和跟随,最多是模仿基础之上的改进。航空航天、华为让我们引以为豪,其实也不过如此;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发达,但几乎所有的原始创意都来自国外,并且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高铁、大疆的技术上在世界领先。但属于模仿跟随基础之上的持续改进。据说工程院曾做过一个调研:中国有哪些原始创新?后来只找到一个九阳豆浆机。另外还有人认为,U盘是中国企业的发明。但客观地说:原始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贡献其实非常少。这样就得到一个结论:我国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并非依靠技术创新。


但是,如果把视野转型东边的邻居,就会发现:创新非常重要。十多年前,笔者读过天外伺朗先生的一篇文章:“绩效主义害了索尼”。天外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指出:绩效主义使得索尼失去了创新的精神,让一个优秀的企业变得黯淡无光。最近20多年,日本的人均GDP没有任何增长。日本的许多专家学者曾经反思: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人缺乏创新精神。日本人擅长的是持续改进,笔者经常强调持续改进的价值和意义。但有许多人认为:单纯强调持续改进,不足以支撑日本有效的经济发展。这是日本经济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日本经济发展差”,其“参照物”应该是美国。


除了美国之外,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都在4万美元左右,而美国的GDP则超过了6万美元。高出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50%左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人的产业结果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日本、德国是传统的制造强国,而美国的竞争力体现在金融和高科技。在高科技领域,软件、芯片、互联网、制药等领域可以说是独占鳌头。这些都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也体现了美国人的创新能力。毋庸置疑:美国的创新能力比日本要强。不过,这句话也可以换个角度说:美国的产业优势在于那些对创新要求比较强的领域。回首30年前的日本,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当时,日本人口只有美国的40%,但GDP却超过美国的60%,且大有超越之势。


有人说:广场协议终止了日本黄金时期的高速发展,此后一蹶不振。对于这个结论,笔者其实并不认可。日本发展的缓慢,可能与中国、韩国的竞争有关。


30年前,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众多传统工业行业的竞争中战胜了美国。事实上,在这些领域,日本现在依然强于美国。日本在这些行业的衰弱,其实源于来自中国和韩国企业的竞争。中国、韩国的竞争力,本质上并非创新能力强,而是由于所谓“物美价廉”。而所谓的“物美价廉”,往往是质量差一点,但价格便宜。价格便宜的原因,又往往可以归结为廉价的劳动力。可以设想:假如我们的汽车厂、家电工厂、钢铁厂,也发着日本企业同样的工资,这些企业还能生存下来吗?


日本人自认为创新能力差。与日本人相比,我们其实更差。但幸运的是:传统工业行业的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导致发展速度慢下来了。这时,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接近日本的水平,而廉价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日本的竞争力,不同于30年前日本对美国的竞争力。那个时候,日本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高于美国;而现在,我国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低于美国。鉴于这种差异,有些人盲目自大是错误的。另外,中国和韩国的发展模式并不一样:中国更重视低成本、韩国相对重视质量。这种差别,可能与国内市场的大小有关。这个问题,这里暂时不讨论了。


在美国具有优势的芯片和软件产业等高科技产业,技术仍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典型的特点就是芯片领域的发展符合摩尔定律。在这个阶段,追赶者就难以逼近。缺乏竞争对手,使得美国企业能够保持较高的人均GDP。


在知识密集型的高新产业领域,美国为什么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一枝独秀呢?在笔者看来:美国独立大市场是个重要的原因。笔者曾经多次提到,知识产品在增加用户时,有个“边际成本为零”的特点。这意味着,产品的收益正比于市场的大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市场大的战胜市场小的。所以,美国发展高科技,有市场上的优势。事实上,美国企业一旦在高科技市场上占据市场优势,全世界的市场几乎都是他的。这就是所谓“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科技产业的市场大小并不正比于人口的规模。在经济落后的地方,高科产品的市场会特别小。这就是笔者常说的道理:叫花子对御厨没有需求。


不久前,笔者做过一个比喻:刘姥姥从地里挖出了1000两银子。她一定会高兴地说:我们几辈子都够花了。但如果王熙凤发现荣国府只有1000两银子。她一定会愁得不得了:这点钱够花几天?” 在这个比喻中,“银子”可以是企业研发投入。中国对研发投入的需求,就像刘姥姥对钱的需求;美国对研发投入的需求,就像王熙凤的需求。许多中国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也可以活得很好;而日本、美国的大企业如果研发投入少了,很快会被市场淘汰。


现在回到本文的开头:我国要不要搞技术创新?


笔者的回答是:过去是不需要的,现在开始需要,今后更加需要。这就好比,过去是叫花子,不太需要钱;现在变成“庄户人家”,需要点小钱了;今后要变成“小康”、“财主”,当然会需要更多的银子。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就目前来说,我国最重要的是推进技术的持续改进、促进高质量发展,向日本学习、向韩国学习。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科技发展,要遵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令笔者欣慰的是:中国现在开始向高科技进军了。刚才有位兄弟告诉我,他辞去了某顶尖高校的工作,到一家企业就职。我问他:工资要增加2、3倍吧?他告诉我:大概提高了10-20倍。这件事让我非常高兴。这对他是个好消息,对中国也是个好消息。


笔者觉得本文的想法很重要,但时间关系没有说透。

作者:郭朝晖,工业自动化博士、教授级高工,专注于工业数字化转型及技术创新研究领域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