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边界与底线

2022/5/2 15:51:47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community/4218.html

笔者小时候,读书无用论非常流行,读书人常被指责为“书呆子”。那时宣传的“书呆子”,总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却满口“之乎者也、子云诗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电影中讲“马尾巴的功能”的老教授,都是塑造的“书呆子”典型。随着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开始,国家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词才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有一次,笔者意外地看到日本著名学者大前研一的观点:学历高的人往往创新能力低。他的这个观点,其实和我的体验是类似的。这又让笔者想起“书呆子”这个词。那么,书呆子到底是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书呆子”的特点,就是固守着问题的边界。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总是受制于一个“圈子”。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问题的答案,都要在这个圈子里面找。这样,思维就被这个圈子固化了。有两个故事,说的就是这种“圈子思维”:


父亲要求儿子用各种可能的办法,把一块石头搬起来。儿子想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搬起来。就对父亲说:我实在没有办法了。父亲说:你至少还有一个办法没想:就是请我帮你一起搬。在这个故事中,儿子眼中的“办法”有个“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任何办法都需要亲力亲为,而不包括自己请别人帮忙。


有个人丢了药匙,在路灯下反复地找。有人问他:你肯定钥匙丢在这里吗?那人说:不肯定,但只有这里有光。在这个故事中,“圈子”就是路灯的灯光照得到的地方。


有四个故事,说明读书人容易固守“圈子”。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前研一做过一次实验。他给人们出了一个题目:一个乒乓球掉入一个垂直的洞里,给你一把钳子、一根钢丝、一根针,你怎样把乒乓球弄出来。这时,高学历的人往往给出很复杂的办法,读书少的人却往往能给出简单的办法:撒泡尿到洞里,球就浮上来了。在这个故事中,读书人往往习惯于守着“用三个工具”这条“边界”,而不考虑自己随身携带的“工具”。


第二个故事说的是联合利华建设了一条肥皂生产线。他们经常发现有些肥皂盒是空的,需要挑出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动化博士用了X射线装置识空盒子。再安装一台机械手,把空盒子拿走。但是,当农民企业家遇到这个问题时,找来了一台风扇放在产线边。如果盒子是空的,就直接吹走了。这个故事应该是杜撰的,但却反映出一个事实:书生喜欢用自己熟悉的工具,而这些工具往往比较高级。


第三个故事是笔者经常提到的。《黑天鹅》的作者问:假如一个硬币丢了99次,每次都是正面朝上。请问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大?书生的标准答案是:第10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与前面99次的结果没有关系。所以,概率是50%。而老油条的答案则是:前面连续99次都朝上了,你还会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是50%吗?前提不成立了!在这个故事中,书生一般不肯放弃“正方面朝上的概率各为0.5”这条学术上的“边界”。


第四个故事发生在笔者面试研究生时。如果面试的题目是用矩阵表示的多元微分方程组,学生们都会知道答案。但如果给出简单的一元线性微分方程、不需要矩阵表示时,多数学生反而不会了。这是因为:他们熟悉的边界看不到了....


“书呆子”的问题,往往是把书本上的“边界”当成现实的“边界”来固守。但更加本质的是:对问题边界的模糊。哲学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的原理,其实就是让我们去认识边界的改变。古代有个东施效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丑女东施和美女西施的底子不一样、边界不同。丑女盲目模仿美女,是要出笑话的。


笔者在《中低技术产业不要迷信高新企业的做法》文章中谈到:许多企业学习创新的时候,以中高技术产业(HMT)为榜样的。HMT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研发投入的比例特别高。但事实上,中国的多数企业都属于中低技术产业(LMT),研发投入本来就是低的。LMT的企业学习HMT的做法,就像穷人学习首富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是可笑的。事实上,某些中小企业、钢铁行业盲目学华为,就有点这样的味道。另外,有人经常把联想与华为的研发投入做比较。岂不知:传统的电脑已经成为LMT,而手机开发则是典型的HMT。


书本上的理论方法,往往是在正常、理想条件下给出的。而现实中的问题则各有各的不同,边界一直是在变化的。所以,“固守边界”的另外一个表现是:在正常、理想、标准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处理问题;一旦出现异常和意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30年前,有一位计算机系的博士,论文写得非常好,30岁升正教授。但他用的WPS出了点问题就束手无策了。这位计算机博士,编程能力自然也不强。更有甚者,有的博士连电灯坏了这类小事也不会处理、甚至不会去找人修,宁可黑着。


为了避免成为“书呆子”,不妨主动处理些日常中的简单问题。笔者带研究生时,经常找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处理,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这就是笔者培养人的方式。笔者也不会直接告诉儿子答案,而是启发他自己去找。


会处理实际问题,才是合格的工程师。不久前,一位朋友用编程序的办法抢菜,我就非常赞赏:这就是难不倒的工程师!十多年前,笔者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用便宜的价格拍到两张车牌。事情虽小,至今笔者还觉得特别骄傲。这两天,笔者给女儿修好了自行车、给家里修好了鞋柜、给自己修好了键盘。这些事都特别小,但都感到特别自豪。


其实,刚到单位工作时,笔者发现自己也是个“书呆子”。


和别人讨论技术问题时,笔者经常发现:自己已经把问题讲得很清楚了,可有些人还是不明白! 这时,前辈和朋友就对笔者说:不要太书生气了!他不是不明白,是因为面子上过不去。于是,笔者学会了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办法。比如,如果对方错了,最好不要直接否定人家。而是先肯定人家的观点,安抚好对方的情绪,再“补充一点意见”。如果总是要争出一个“对错”来,事情就难以办成了。所以,和人争论的时候,“对错”的边界不要太清楚。


要避免成为“书呆子”,就要避免思维的僵化。需要在实践中认知边界,要用实践校正自己的知识边界,而不是守着一成不变的教条。


人们做事时,思维的边界不能僵化,但做人底线却是要有的。


有些人脑子里没有规矩。做事情的时候唯我独尊、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没有公德、没有法律意识,说话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对他人的影响。还有一类人,受过多年的教育,甚至有了专家和学术权威的头衔。但这类人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地位,置科学常识和道德底线于不顾,可以毫不犹豫地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两类人显然不是书呆子,但却是人间的祸害。如果说书呆子让自己倒霉,这些人则是让大家因他而倒霉。


现在这种人不少,就不点名了。老话说:做事先做人。如果做人的底线都没有了,所谓的知识都是有害的。如果读书人不能坚持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才是真正给读书人丢脸。

来源仪表圈/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