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晖:智能制造怎么热闹起来的

2022/1/28 16:15:15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community/4118.html

人人心中有杆秤。

评价科技人员是不是有真水平的时候,我心里的秤是:没有这个人,能做成吗? 如果答案是难以做成,就觉得这个人有水平。反之,就会觉得这个人只是机会好、有权力、甚至会吹牛罢了。


同样,一个理论、一个算法是不是真的有用,我可用类似的标准。前几年,有位院士说“智能制造等于人工智能加制造”,我就在心里骂了一句:“扯淡!” 。说他扯淡的原因很简单:去看看现在做得好的项目,有多大比例必须用人工智能?


很多项目都自称用了高级算法。我做评委时,关心的是取得了什么效果:质量、效率提高了?能耗、成本降低了?答辩人回答这个问题时,都是用工业知识和逻辑。比如:过去看不见这里的耗能、看不见时间延迟,联网之后就能看到了.....往往都是用很简单的算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么简单,为什么过去不做?


大家都知道,这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导致的。就是计算机和网络的价格便宜了、性能提高了。但人们可能还会有疑问:有些技术也不太怎么需要很强的计算机和网络能力啊,过去也可以搞啊?过去为什么不搞?


这些东西不难,但是要有人搞才行,多少要有点专业水平:哪怕是炒菜,也得有专业水平啊!我刚去宝钢的时候,整个企业里面能搞这个东西的人就不多。宝钢尚且如此,其他企业里面的人就更少。但是,最近整个社会都重视这些工作了,用户和技术人员的热情都高了。这引发了“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于是,一下子冒出来很多科技公司,帮着各家企业搞这些东西。人才还可以共享。于是,案例越来越多了,一下子变成全国性的潮流了。


我经常用自己讲课作为例子。我过去在宝钢的时候,每年给宝钢人才开发院上大约10个半天的课,还得过两次兼职教师奖。但是,当时也就只有宝钢有需求,我没有办法靠讲课吃饭。最近几年,智能制造成了热点,单凭讲课就可以养活自己了。总之,我出来讲课并不是水平高了,而是社会有需求了。


所以,智能制造成为热点,关键是基础技术和市场。在具体项目上,关键是正确地识别需求,能开发出稳定、成熟的软件。学术界的专家喜欢讲复杂算法,并不意味着复杂算法真的有用,其实是因为他只有在算法上有点特长。这些人话语权太强的时候,反而误导工业界。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