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素养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2021/9/9 18:43:3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文化长廊  文章地址://www.e-cumulus.com/community/3965.html

科学研究素养好的人,往往有利于从事创新工作。在某些项目中,科研能力甚至是创新的基本功之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都需要做研究,都需要探索未知的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探索、需要逻辑推理、需要科学计算。

科学研究往往起源于某个客观存在的、预料之外、难以解释的现象。科学家的工作首先确认这个现象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尽量用已知的、基本的科学原理解释。如果这种解释经得起证伪,就是科学发现。如果足够幸运,科学家还能发现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


技术创新往往起源于用户期望但尚未发生的某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用户的需求。工程师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办法,让这种现象真实地发生。工程师的办法要符合科学原理才会有效。所以工程师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办法。


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从事技术活动。


在技术跟随和模仿阶段,技术人员往往首先需要对别人的、已经存在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搞清楚这些技术的原理。这个过程,与科学研究是非常类似的。


另外,有些技术创新也往往起源于某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比如,生产过程中发生异常时,可能会发生人们预想不到的现象。这时,就可能有两种技术创新的诉求:一种是避免不期望的异常发生;一种是让异常现象中出现的好的效果保持下来。这些都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原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少部分数学模型的研究,就是典型的科学研究。


所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往往都需探索知识。但相对而言,科学家探索的科学规律可能会被用到多个场合,而技术研发往往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由于这个原因,技术创新必须要创造价值才算成功,而科学研究则不必强求。所以,技术创新必须是现实的价值驱动,而科学研究则必须强调“首次发现”。科学发现不强求创造价值,但有些研究确实能够直接创造价值,如青蒿素的发现。


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初、在某些科学学科诞生之初,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界限其实不明显。科学家经常做技术方面的创新工作,而工程师的工作也能为科学研究带来灵感和动力。但是,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逐渐出现分化。在大多数高科技产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分化已经相当明显。


在单位的运动会上,长跑冠军可能也是短跑冠军。但是,在奥运会上,短跑冠军不可能是长跑冠军。高水平竞赛的竞争激烈,选手必须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才能取胜,科技竞争也是这样。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和评价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把科学家和工程师混在一起评价,就像把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放在一起训练。显然是不合理的。


工程师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创新,就像“厨子”用食材做菜;科学家发现新知识,就像为“厨子”提供食材的“农夫”。两者是不同的工作、工作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当掌握科学知识的人少时,学历高的人在企业的优势很大,体现“知识就是力量”;但掌握科学知识的人多了,人们就要善于应用知识。正如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先生强调的:有了知识会应用才是力量!


我国要发展工业科技,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会“用知识”的技术人员。会用知识的人,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短缺资源。


科学家的观点可以有很多,但科学的真相只有一个;研究同一个科学问题的人很多,但科学发现只有一次。科学家之间的竞争,是谁先发现、提出或者验证。但对同一个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都可以用来创造价值。技术方案的竞争,是哪个方案更好。

作者:郭朝晖(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企业研发一线工作20年;优也科技信息公司首席科学家;东北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国内知名智库、走向智能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原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相关仪表推荐

共有访客发表了评论 网友评论

  客户姓名:
邮箱或QQ:
验证码: 看不清楚?